<dd id="muyg9"><pre id="muyg9"></pre></dd>

  • <li id="muyg9"></li><progress id="muyg9"><track id="muyg9"></track></progress>

    歡迎訪問太平洋學會網站        會員登錄     
    當前位置:首頁>學會動態
    熱議海洋經濟 共謀創新發展--2018年海洋經濟發展論壇綜述

       12月1日,由國發智庫研究院、山東產權交易中心主辦,中國太平洋學會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分會等單位承辦的2018海洋經濟發展論壇在山東省濟南市召開。論壇以“全面深化下的經略海洋之路”為主題,海洋行政管理人員、涉海專家、學者圍繞海洋經濟創新發展、海洋資源交易機制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交流,共謀海洋發展。

           海洋經濟發展前途無量

    中國太平洋學會常務副會長、自然資源部海洋出版社黨委書記丁磊在論壇上表示,當前的中國正處在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海洋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拓展發展空間、增強動力轉換和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海洋經濟發展前途無量。

    (中國太平洋學會常務副會長、自然資源部海洋出版社黨委書記丁磊)

           丁磊指出,要搞好海洋科技創新總體規劃,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重點在深水、綠色、安全的海洋高技術領域取得突破。要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海洋開發總布局之中,堅持開發和保護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并舉,科學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維護海洋自然再生產能力。
           作為東部沿海大省,山東的海域面積與陸域面積相當,海洋資源豐度指數全國第一,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等產業增加值位居全國前列。丁磊表示,本屆論壇在山東舉行,既有助于推廣山東海洋經濟發展經驗,又有助于探討推進我國東部沿海省份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路徑。
           創新引領海洋經濟發展
           近年來,我國海洋經濟穩步發展,海洋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創新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本次論壇的焦點之一。與會學者嘉賓普遍認為,應尊重海洋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適應國際海洋事務的深刻變化,創新發展戰略以指導海洋經濟科學發展。
           武漢大學邊界與海洋研究院教授李仁真看來,發展海洋經濟是我國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途徑,海洋經濟創新發展需要涉海金融服務業構建相應的金融政策?!坝捎诤Q蠼洕芎Q缶逓娘L險的影響很大,如何堅持陸海統籌建立海洋巨災保險制度,運用金融市場機制分散海洋巨災風險,是我國保障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破解的難題?!崩钊收嬲f。
           李仁真建議,應當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海洋巨災保險制度。在制度設計中,應當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協調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讓政府作為指導者、支持者,提供法律政策資金支持,引導市場主體有序參與,同時解決海洋巨災保險的可負擔性和覆蓋率問題,制定海洋巨災保險的相關法律。
           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沈君處長說,應進一步強化海洋科技創新驅動,尤其是充分調動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各類海洋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把海洋科技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發展海洋經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人才培養?!敝袊Q蟠髮W校長助理廖民生表示,我國目前有2000多所高校,但是海洋人才總量不足,尤其是缺少海洋高新技術人才。他建議,應大力發展海洋高等教育,優化海洋人才結構,把人才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國發智庫研究院執行院長沈剛認為,我國在海洋經濟創新發展進程中,不僅需要提升如海上石油鉆井平臺、深遠海開發裝備等海工裝備方面的硬實力,更需要加強海洋信息化方面的軟實力建設。
           沈剛建議,應構建海洋信息化處理和建設的統一標準。首先要在充分吸收借鑒環保、林業等相關領域已出臺的標準規范的基礎上,構建海洋信息處理標準、數據庫建設標準、系統建設標準和信息編碼規則等內容,并依托全國統一的標準和編碼規則對信息進行整合處理,這樣以前建立的各相關系統可以通過數據接口集成,以后開發的系統通過唯一代碼融合,確保數據的共享和互動。
            建設海洋資源市場體系
           海洋資源交易機制也是論壇的熱門議題之一。很多參會人員表示,目前我國海洋事業全面推進過程中顯現出海洋資源要素錯配、海洋經濟創新不強等問題,應加快海洋資源市場化配置,提升海洋資源使用效率和開發能力,構建現代化海洋經濟體系,推動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目前,福建福州、山東煙臺等地專門成立了海洋資源市場交易平臺,但全國性的海洋資源市場化交易平臺尚未組建,各地交易平臺差別很大。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主任盧延純認為,在海洋資源交易過程中,公開透明高效的海洋資源市場化交易平臺,是全面推進海洋資源市場化交易的基礎性工作,要積極推動建設統一開放的海洋資源市場交易平臺。
           “海域是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空間載體,行政審批是我國海域使用權取得的主要方式,該方式使得市場配置資源機制沒有得到有效發揮?!弊匀毁Y源部南海規劃與環境研究院副研究員楊黎靜表示,應加強海域市場的統一監管,一是要創新和完善海域市場監管,如建立海域市場的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加強海域市場的信用體系建設。二是構建風險可控的海洋金融監管體系。
           “應完善海洋資源的綜合管理機制,充分發揮協調機制作用?!贝筮B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賀義雄說,目前我國已建立起海洋資源開發協調機制,但從實際效果來看,還存在一定問題。希望隨著自然資源部組建,能建立起一個完善的海洋資源管理協調機制,以保障我國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
           山東是沿海大省,在深入實施海洋強國戰略中,積極培育海洋經濟發展高地,不斷推行海洋管理創新舉措,在煙臺創設全國首家省級海洋產權交易平臺——煙臺海洋產權交易中心,并率先出臺海洋資源進場交易政策。
           煙臺海洋產權交易中心總經理王波表示,下一步,中心將發揮產權市場在匯聚資源、盤活資產、活躍經濟等方面的作用,為山東省海洋產權市場建設、海洋經濟融合發展提供新動能。
           深入參與國際海洋事務
           論壇上,圍繞全球海洋治理的討論也很熱烈。與會人員紛紛表示,海洋是全球合作與發展的重要載體,建設海洋強國必須堅持全球視野,積極主動參與國際海洋事務規則的建設,體現負責任大國的使命與擔當。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傅夢孜表示,我國作為海洋大國,應重點布局高新技術產業,優先發展海洋生物技術、海水淡化、深海資源技術等產業,通過有來有往、互利互惠的經濟活動,實現國際優勢互補,全球產業互聯互通。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院長龐中英用“公地悲劇”的理論分析了全球海洋治理存在的問題以及中國的角色作用。他認為,全球海洋治理是全球治理的一個大領域,同時又是高度復合性的。應構建海洋發展的和平國際環境或者國際秩序,協調新興海洋強國與老牌海洋強國之間的矛盾。同時還要調節不同海洋文明之間的關系,避免文明的沖突,塑造海洋領域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隨著人類加速走向深海、極地,對海洋的全方位立體開發的時代正在到來,水下、深海、極地等新興領域的治理問題也日益凸顯。北京大學海洋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胡波認為,我國應在不改變現有海洋基本秩序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水下安全、大洋開發等新興海洋領域的規則。

    (根據中國海洋報、經濟日報報道綜合整理)


    相關鏈接
    中國太平洋學會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10-68511085 京ICP備17004193號-1
    久久久九九九亚洲综合

    <dd id="muyg9"><pre id="muyg9"></pre></dd>

  • <li id="muyg9"></li><progress id="muyg9"><track id="muyg9"></track></progress>